【摘要】班主任是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纽带,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直接管理者,是整个小学班级的灵魂,将决定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,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,对小学生的自理生活、创新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,为此,小学班主任不仅要继续扮演小学生学习看护人的角色,更应当发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、学会自立。对此,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,在新课改背景下,探析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新定位。 关键词:小学生;班主任;班级管理;角色定位;创新思维; 进入21世纪,我国的小学教育制度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,小学教育完全实行义务教育,不仅减免学生的学杂费,小学教师待遇也有着极大地改善。对于一个小学班主任而言,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,在新形势下,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帮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,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话题。 一、开展互动管理模式 小学生管理是一个简单而又伤脑筋的工作,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,教师传统权威会让学生屈服班主任的管理,此时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,认真对待每一位小学生,让学生真正的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权威,这样就有助于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。[1]在随着小学生的年龄的增长,也会出现一些不服从管教的行为,尤其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小学生而言,更是让班主任痛疼,每一个班主任本着“有教无类”的基本原则,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对待,为此,班主任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,通过这些激励活动,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,还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活动,增强班级荣誉感等。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形,在每一个活动中设定一定的奖励,并在活动中兑现自己的承诺,以此树立班主任的威信。在采取这些互动活动,学生会主动地尊重班主任,班主任也会获得小学生的真正信任。[2]如在六一儿童节前,班主任可以事前向每一个学生赠送一件小礼物。在节日的当天,班主任将小礼物一一分发予每一位学生,同时附上“宝贝,你是最棒的,加油”此类的贺卡,让学生充分感受班主任的关爱,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。 二、班主任是小学班级文化的策划者和建设者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元素,是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观、行为态度的复合体。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,并在其既定的步骤下,指导学生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制度,为此,笔者认为应当从班级环境文化、班级的制度文化、班级的精神文化等三方面进行。 (一)班级环境文化建设
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场所,教室环境是一个班级文化的基本形象指标。一个干净、清新的教室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、神清气爽,还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。对此,班主任应当努力建设、维护教室环境卫生。首先,从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卫生习惯做起,严抓小学生的穿戴、饮食卫生等,与家长配合,教导学生养成一个注重个人卫生、爱护大家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。[3]其次,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,合理安排每一个学生学生值日,将学生分若干个小组,制定一个小组长,具体负责值日的教师卫生,并定期对值日小组进行评奖,以资鼓励。第三,班主任带头执行班级卫生管理制度。“讲卫生创文明”应当列入班规,在讲卫生方面,教师要以身作则,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班规,自己也要遵守制定的班规,亲自参与班级室内卫生的活动中,多起带头作用。为此,创建一个温馨和睦、干净气爽的教室环境,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加入班级卫生文明创建活动中,让教室成为一个愉悦欢快的学习场所。 |